查看原文
其他

讲座预告丨从树木、岩石到狩猎部队:自然在佛教叙事中的角色变化——着重于睒子本生

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

“观涟堂”系列讲座第8讲



从树木、岩石到狩猎部队:

自然在佛教叙事中的角色变化

——着重于睒子本生 


主讲人:安东平(Christoph Anderl)教授

主持人:舒大刚教授

讲座时间:2022年6月21日(周二)15:00-17:00(北京时间)

讲座地点: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会议室

(注:本场讲座将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。由于场地有限和疫情限制,本次讲座线下参与人数限制为20人。线上以直播形式进行,届时请听众进入腾讯会议,并输入会议ID和密码,进入会议室。会议ID:626-599-490,会议密码:8190)


主讲人简介

安东平(Christoph Anderl)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,2005年于挪威奥斯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现为比利时根特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教授。担任Journalof Chinese Religions、Religions等国际期刊的同行评审人,国际长期研究项目“中古汉语写本数据库”负责人、“拔地入云,造端倡始:佛教与东亚宗教”项目研究群负责人。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佛教、敦煌写本、佛教艺术、中古汉语和数字人文。

近年安东平教授出版的专著与发表的文章主要有:《禅宗修辞学在中国、韩国与日本》(荷兰Brill出版社,2013),《西北地区的中古汉语》(合作)(《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百科全书》第3卷,荷兰Brill出版社,2017),《中古汉语语法》(《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百科全书》第2卷,荷兰Brill出版社,2017),《<破魔变>中英对照校注》(合作,2017)等。


讲座摘要

在佛教通俗叙事的结构中,无论是以书面形式还是以视觉形式传播,焦点通常集中于少数主角之间的互动上。自然,在本生故事中,英雄,往往是作为菩萨的释迦牟尼出现于他的前世中,确立了启蒙未来生活的“因地(因果关系)”,并从生死轮回中解脱。数百个本生和因缘故事中,菩萨展示和培养特定的美德。在大部分故事中,这种美德即dāna(布施)。然而,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这些主要人物身上,而周边因素(peripheral elements)频繁在这些故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常常架构起情节展开的特定框架。有时,周边人物或元素不是中立存在的,即使是动物或植被等非人类参与者也参与进来,支持主角,或回应他们的情感状态。因此,多种复杂的关系模式将叙事的核心要素与更周边的要素联系在一起。

佛教叙事一直作为传播佛教伦理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,即使对于教育程度较低、对复杂的教义问题没有详细了解的人来说,这些故事也很容易被理解。因此,他们是引导信众皈依和加深信徒群体信仰的理想媒介。

周边因素也是使叙事适应特定背景的理想元素,例如各种媒介支持、特定受众、或社会文化背景,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给读者/观众能够感知到的熟悉和安全的场景,而这有助于加强对主角们的认同感。因此,这些因素通常在故事的地理传播中加以调整,比如景观和植被的类型、动物的描述、服装或建筑的特征等。
尽管存在大量的佛教叙事作品,但只有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实现了跨地区的广泛传播,一般包括佛陀的生活故事,但各种本生和一些因缘故事也囊括其中。

本次讲座,主讲人将以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,一个将布施与孝道相结合的故事——睒子本生为例, 说明佛教叙事传播中的一些转变(重点讨论周边因素)。讲座重点将不讨论各种类型的文本版本,而是印度艺术遗址、犍陀羅、克孜尔、敦煌莫高窟、麦积山、宝顶山中对佛教故事的描述。
   


主办单位: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

             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

             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

              四川省经学文化普及基地

承办单位: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

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巴蜀全书》编纂组


排版:潘悦  责编:罗佳璇  审核:廖文辉

尊道贵德,明体达用

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

微信公众号ID :scdxzhwhyjy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